职场兵法
聚焦职场长不大的“孩子”
2012-08-20 18:57  点击:82
  据《劳动报》报道,最近热播的《百里挑一》里,叶梓萱因为一句“我妈妈说”的口头禅一举成名。其实在职场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大孩子”,虽然参加工作也有一定年限了,但是性格脾气还和孩子一般,不仅自己工作处处碰壁,在同事和老板眼里也是难以合作的对象。

  自述:学姐走了我可怎么办

  我在现在的这家广告公司做设计也有三年多了,算起来也是半个职场“老人”了。但最近主管在检查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战战兢兢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点安全感也没有。想起来都怪我太依赖学姐了,学姐一跳槽,我连个商量的人都没了。当初我刚进公司时,碰巧以前的一位学姐也在这儿做,我们关系还不错。后来我被安排和她在同一个部门,而且做的都是视觉效果设计,我就想这下有依靠了。说实话,刚开始我对业务不熟,学姐帮了我很多。主管也知道我们的关系,每次分配项目都会把我们分在一组。那时候我感觉工作状态最好,有什么不懂的都和学姐商量。她也愿意帮我,因为以前熟识,沟通起来很顺畅。

  或许是对自己不自信,后来渐渐养成了习惯,每个细节我都要跟学姐确认后才能安心,否则总觉得心里没底。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也曾经试过“单飞”,但效果都不好。对于我独立“操刀”的作品,主管横竖都不满意,这也加深了我对学姐的依赖感。前不久学姐意外离职了,这个突然袭击让我完全没了方向,连挑个颜色和字体都要反复考虑,患得患失的。我很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但又该如何克服呢?

  同事:“连哄带骗”很辛苦

  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同事名叫小丽,但私底下大家都管她叫“小草莓”。这并不是夸她可爱,而是因为在我们眼里她就和草莓一样,遇到压力就抵抗不住。都工作好几年了,还常常把办公室当作家,动不动就哭鼻子。和她合作,我可没少操心,做得不好,不说不行,说重了也不行。我记得有一次小丽因为粗心做错了一张表格,被部长训斥了几句。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任何一家公司里都是司空见惯的,下次注意就行了。可是搁在小丽这就没那么轻松了,那天下午,她从部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眼睛里就开始噙着泪了,坐到自己座位上就一直抽抽搭搭哭个不停。我们看到总不能不劝吧,弄得大家工作都没心情了。

  那以后,我们跟她打交道都特别小心翼翼,像哄小孩子一样:“小丽,今天争取一遍就把文件过了好不好,我们可以早点下班……”我认为职场人首先应该学会独立,不然这样交流起来也太费劲了。

  老板:不敢表达影响效率

  我开了一家公关公司,因为要扩大业务,人手不够,所以就打算找几个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一来这类人有过经历不用手把手地教,二来他们也可以给公司带来许多新鲜的想法和策划。可是他们进来后才发现,其中的几个人太让我失望了。

  按照惯例,开例会时我们都要进行“头脑风暴”。但是这两人就像是应声虫一样,不管是谁说也不管说什么,他们都说好。问起他们的意见,就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样子,开头第一句永远是“这是我不成熟的想法”,一边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一边征求别人的意见,说话一点底气都没有。

  想来这两人也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了,怎么还像刚毕业的学生一样。我现在也不指望他们能出多少成绩,只要不出错就行。如果适应了一段时间他们还没有大的改变,我也只能把他们辞退了,毕竟公司还是要讲究工作效率的。
  专家建议

  重新审视职业规划


  对于办公室里长不大的“孩子们”,光辉上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招聘咨询顾问Roger认为,问题首在定位不清:“还把自己当成孩子或者新人,这容易产生心理暗示,为自己犯的错误推卸责任。”“大孩子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职业规划,让自己的职业心智和适应性迅速地成熟起来。

  “被人当成孩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事不规范,没有遵守企业文化。”Roger解释说,现在的企业大部分都有比较严谨的规范和流程,也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如果不按照规则做事,在同事眼里难免会烙下不踏实不负责的印象。“走程序虽然死板,但是对于培养思维的严谨和缜密有很大的好处。”

  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往往是办公室里“大孩子们”的弱项,“考察成熟度时,这两个也是很重要的标准。”Roger解释说,现在企业中每人负责的都只是一小块的工作,从全局出发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对于公司来说特别宝贵。“大孩子们”可以着力改变自己的这两个弱项,“一旦成功,"大孩子们"也有可能变成企业爱不释手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