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3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进行国情咨文演讲,这是奥巴马赢得总统连任之后,进行的首个国情咨文演讲。不过在失业率高企以及大量自动减支迫在眉睫之际,奥巴马将借助此次演讲来施压国会支持其刺激经济的提案,这对于奥巴马来说,不失为一个宣传造势的好机会。
回顾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内容,除了提出旨在重振经济和壮大中产阶层等建议外,记者发现奥巴马还强调要把就业岗位带回美国的观点。正如奥巴马演讲时提到的,在长达10年的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态势下,过去3年已经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服务于重型机械的公司正在逐步把岗位从日本带回,汽车行业也开始把岗位从墨西哥带回,这足以促使美国在“再工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回归信号频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27%以上,稳居世界第一。然而,到了80年代,制造业被认定为“夕阳产业”,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这导致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为此,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计划,推动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美国的制造业才得以重新走出低谷。
然而,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美国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和信贷拉动经济的不可持续性,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于2009年年底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只有转向出口导向型以及制造业增长,并发出实体经济回归美国本土的信号。
近年来,一些从事高科技的企业已经转向美国本土的研发、生产部门投入重金,比如电脑芯片生产巨头英特尔公司已投入多达6800亿美元,这也促使公司80%的产品实现美国国内生产,带动本土高薪岗位4.4万个。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特别提道,2013年苹果将在美国生产Mac产品,苹果CEO库克也于去年12月宣布将会把某条Mac产品线带回美国。虽然当时还未提到哪条产品线会转移至美国生产,但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开始在美国生产。同时,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不仅计划在得克萨斯中南部开新厂,而且还打算把原先设立在日本的部分设施迁至美国。
正如,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讲述的,2011年奥巴马曾签署美国就业法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会创造100万个新岗位。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可以加快经济回暖的脚步,比如在俄亥俄州的杨斯敦创造第一个制造业革新中心,把陈旧的库房变成艺术实验室。在那里,新工人在学习立体打印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改变以往制作任何东西的方法。
从上述种种迹象可以看出,不仅汽车或者重型机械制造业有回归美国的迹象,甚至于引领技术革新的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巨头也有回归美国的计划。2012年6月28日,谷歌发布新款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Q。不过这款设备的背面镌刻了一行简洁的句子:“DesignedandManufacturedintheU.S.A。”
由于中国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和更加宽松的环保监管,美国消费电子行业几乎一致认为,消费电子产品再也不可能在美国制造,这也使得整个曾经极富活力的美国制造业濒临消失。因此,即使谷歌高管对此没有谈论太多,但是谷歌的这一举动仍然被其他电子设备厂商密切关注着,或许这是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早期迹象。
需消费配合
一度被认为“制造业衰退”的美国现如今再度成为制造业焦点,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不过也有人批评,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美国制造业是否真的回归还需要时间验证。
然而,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回归,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正是由于此前吸引这些企业将工厂搬至海外的因素,如便宜的劳动力和能源,已经失去竞争优势,导致制造业有回归的意愿。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从2000年到2010年下降了约13%。
另外,从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中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已经逐步意识到这些有利条件,并且表示要在政策上扶持在国内建厂的制造业。其内容为法人税制的改革,改革方案中扩大了对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高端技术领域将所得税减免的比率提升至现行的一倍。同时,对企业回归从国外迁移至美国国内所发生费用给予补贴。
虽然从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中看出美国的制造业有回归的迹象,但是金顶集团研究中心经理聂鼎却认为,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从数据上看,的确有数据支持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回归。例如ISM制造业指数,最新的数据是50.7。但制造业是否回归还需要连续的利好数据才能确认,例如连续6个月在50以上,不过现在还没有达到。
对于现在美国制造业回暖,聂鼎指出,在美联储不断的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下,制造业可以比较容易获得贷款,从而可以恢复生产。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必须同时增长,否则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市场,制造业还是会萎缩回去的。
他认为,最近的非农就业人口才15.5万,而失业率又回到了7.9%,这些都不容乐观。如果很多美国人没有工作,美国民众没钱消费就会打击制造业。所以说就算制造业有起色,也要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一连串QE的刺激所致,制造业是否真的可以持续复苏,一定要有消费的配合才能进一步确认,美国这个消费导向型的经济要真正回暖,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