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区域发展不均衡。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产生铁65791万吨,增长3.7%;产钢材(含重复材)95186万吨,增长7.7%,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2、4.7和2.2个百分点。从各地区看,新疆、贵州、福建、吉林、云南、广西等地粗钢产量增速超10%;山西、江苏、河北等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8%和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重庆、湖南等产能集中度较高省市产量下降超过7%。
(二)钢材净出口增速平稳,铁矿石价格近期快速反弹。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吨,下降12.3%;进口钢坯36万吨,下降43.3%;坯材合计折合净出口粗钢4207万吨,同比增长26.3%,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2012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74355万吨,同比增长8.4%,进口均价128.6美元/吨,同比下降35.4美元/吨。月均矿价在10月份跌至年度低点104.9美元/吨后开始回升,特别是近1个多月来,矿价快速反弹,到2013年1月份成交价迅速攀升至150美元/吨以上。
(三)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长材价格跌幅明显。2012年钢材价格水平总体低于上年。尤其是从4月中旬开始,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价格一度跌至1994年水平,12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点,较年初下降15.2个点,下降12.6%。从产品结构来看,长材(螺纹钢、线材等)价格跌幅大于板材(薄板、中厚板等),长期的“长强板弱”态势有所转变。截止2012年末,三级螺纹钢全国均价为3808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672元/吨;3.0mm热轧均价为4081元/吨,下跌273元/吨。
(四)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钢铁企业库存压力大增。2012年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至12月末,全国主要钢材市场社会库存1188万吨,比年内最高点下降706万吨,比上年同期也减少了102万吨。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滑将市场供需矛盾压力传导至生产企业,去年钢铁企业钢材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其中7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1232万吨,截止2012年11月中旬,钢铁企业库存1064万吨,较2011年同期上升6.1%。
(五)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2012年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98.2%,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只有0.04%)。2012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58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055亿元,同比下降2%,增速明显回落。
二、钢铁工业运行存在问题
(一)下游消费需求增幅回落,产能过剩进一步凸显。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6.2%,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增幅也有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一直延续,粗钢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2%。
(二)矿价走势强于钢价,钢企处于被动地位。2012年9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较上年同期下跌43美元/吨,折合吨材成本下降450元左右,而同期钢材价格跌幅在1200元/吨左右。2012年9月至12月市场回升时,除热轧板、中板涨幅在500元/吨左右外,多数钢材品种涨幅在200元/吨左右,而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在50美元/吨左右,仅铁矿石就使吨材成本增加500元左右。矿价大幅波动使很多企业损失严重,2012年前11个月,首钢集团因产品下跌减利107亿元,原燃料降价仅增利70亿元,合并减利达37亿元。
(三)产业集中度降低,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速不减。2012年以来多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采取了减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但一些非重点企业却借助低成本优势增产。如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0.6%,非重点企业增长23.3%,前十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也由48.3%降低到46.1%。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同比降低27.8%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大中型企业。
三、钢铁行业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行业困境,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引导行业克服困难,行业协会加强组织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钢铁企业也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有力保障了钢铁工业平稳运行。
(一)坚持以销定产,有效控制产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生产组织。包钢、攀钢通过优先保障重轨等市场销售好、盈利能力高的产品生产,压减中厚板等市场销售不畅的产品,保障生产稳定运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采取控产措施,2012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6%,对平稳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挖潜降本增效。钢铁企业推进经营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全力压降原辅料库存和成品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2012年河北钢铁(2.88,0.02,0.70%)集团压减各类原辅料库存85万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灵活运营。与此同时,从采购、生产、工艺技术、库存、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流程挖潜、全系统降本活动。宝钢集团宁波钢铁通过对标挖潜和成本倒逼,使铁水成本连续9个月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推进产品升级,不断开拓市场。部分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瞄准下游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大投入,积极拓展市场。辽宁省通过组织产需对接活动,为重点钢铁企业和下游用户搭建平台,扩大钢材消费需求;兴澄特钢开发的大规格连铸圆管坯、弹簧钢、帘线钢等一批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钢通过拓展市场获得33台大型变压器用钢供货权,高磁感取向硅钢首次进入超高压及直流换流变压器制造领域,汽车板首次供货上海大众等高端汽车厂。
(四)狠抓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潜力。河北、山西等地鼓励钢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实施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围绕钢铁主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沙钢集团通过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沙钢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钢铁贸易、剪切加工企业集聚入园的步伐。
四、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在7.5亿吨左右,粗钢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接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粗钢需求峰值弧顶区(7.7~8.2亿吨),粗钢消费需求增长将趋于平稳。在下游需求未现好转和产能过剩矛盾初步化解前,钢铁企业微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但随着我国矿石需求趋于稳定,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形势将逐渐凸显,铁矿石价格总体将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为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加强调研,及时部署,为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制定出台政策提供支持。
一是着力加强规划落实和规范管理。继续推动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并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提出下步工作意见建议;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规范工作,争取2013年公告1-2批符合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
二是着力化解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推进山东、河北、云南、江苏等地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适时调整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将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线转向淘汰落后企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创造和扩大国内钢材需求,消化一批过剩产能。研究适合我国钢铁产能转移的境外投资重点区域,鼓励国内有实力钢铁企业“走出去”,转移一批过剩产能。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支持钢铁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高效生产、节能环保、新材料技术开发协同创新。委托行业协会对重点工艺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较为成熟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培训和辅导,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突破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钢材强韧化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围绕产品升级、重点工业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工作。
四是着力推进高性能钢材推广应用。会同住建部继续加大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范围,在示范城市和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广5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加快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修订,协调推进钢筋生产许可证换发,巩固推广应用成果。积极开展电工钢、船舶用钢上下游合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启动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协调推动标准规范制修订。
五是着力提升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设,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国内企业和海外矿石企业积极参与平台交易。进一步规范铁矿石流通秩序,逐步将钢铁行业规范企业与进口铁矿石流向挂钩,优化铁矿石资源配置。加强铁矿石预警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健全信息监测、咨询、组织网络等系统建设。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