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十年,强而有力地带动了GDP的增长,2008年,中国车市可谓“百病缠身”,中国汽车未来十年该怎么走成为许多人心头的疑问。不过,对于中国来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远远高于对GDP的追求。从去年开始,全社会正努力建立“全民环保”的新国民意识,这当中,对于汽车的要求是:节能、减排。
在笔者看来,汽车仅仅做到节能和减排还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警惕汽车垃圾对生存环境带来的威胁。尤其是汽车报废后所产生的废旧物质。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由此推算,集万种物质于一身(其中不乏电池)、“体型”庞大的汽车如不做好回收工作,会产生多少汽车垃圾?
目前为止,中国对于汽车垃圾回收行业还处于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局面。近几年全国报废汽车中经过正规途径回收的不到40%,大量报废车辆被粗放野蛮拆解,不少则被翻新拼装后继续使用。即使是正规拆解厂,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大部分报废车辆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大片土地被占据以及污染。更让人惊讶的是,国内大多数车厂,对于汽车回收都不感兴趣,本土品牌是对国内法规不甚了解,合资品牌则是装作不知道。
在欧洲,法规严格指出,报废汽车至少要有85%的重量能够被回收再利用,其中材料回收率起码要达到 80%,到2015年,这两项指标分别将提高到95%和85%,只允许报废车辆有5%的残余重量被填埋,这个指令让国际车厂们战战兢兢,只能严格、理性、环保制造“绿色”汽车。
现在中国汽车价格称得上世界最低,一些合资车型在中国的售价甚至远低于欧美,甚至还有继续降价的可能,这在 “什么东西都上涨”的年代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一些合资车厂高层在接受采访时,常暗示本土品牌用的材料不行,廉价!但笔者一直纳闷,为何不能明说?现在联想到汽车垃圾这一话题,终于“豁然开朗”——恐怕这些合资品牌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在中国的材料也是达不到国外回收的标准要求。
汽车厂家在中国汽车回收上却少有作为,与他们扩大产能的积极性形成鲜明对比.政府在这方面更缺少政策引导,中国汽车回收法规“空子”依然很大。有专家认为,与欧盟的汽车回收法规相比,中国的相关政策标准要落后4~5年,设定重金属禁用的豁免权条款过于简单,汽车生产制定操作标准较难。
汽车如手机、时装一样正在成为大众消费品,使用周期越来越短,换车的时间已经从以前的6~8年降到现在的4~5年,随着汽车更新速度的加快,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如果汽车回收处理不当,在未来十年,中国有可能在获得“世界最大停车场”(因为塞车)之后,再次获得“世界最大汽车垃圾堆放地”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