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取代美元还是面临崩溃
作者:刘植荣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名称:Euro;代码:EUR;符号:€)在欧盟12国作为法定货币开始流通,并从当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各国原有货币。欧元成为继美元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2012年9月,市面上流通的欧元有9150亿。
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把欧元作为本国的法定货币,使用人口3.26亿。此外,欧盟外的黑山共和国、科索沃、安道尔、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等几个欧洲国家也用欧元取代本国原有货币,甚至马约特、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等欧洲以外的地区也把欧元作为唯一法定货币。津巴布韦由于无法控制通货膨胀,2009年宣布废除本国货币,用欧元和美元等硬通货取而代之。另外,还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与欧元直接挂钩,使用人口1.755亿。
毫无疑问,采用欧元对本国经济有利有弊,但孰重孰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国家不得不用全民公投的方式来最后定夺。英国、瑞典和丹麦都是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选择不加入欧元区。
欧洲央行负责制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而由欧元区各国央行组成的欧元体系负责印刷、铸造和发行欧元。欧洲央行发行的欧元占8%,另外92%由各国央行发行,各国央行根据本国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在欧盟中的比重(各占50%的权重)发行欧元。
欧元纸币的正面和反面各国都是一样的,欧元硬币的正面各国相同,反面则由各国自行设计。
欧洲实行统一货币是项浩大的工程,从发行到投入使用的费用高达1700亿欧元之巨。但欧元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发行成本。
在欧盟国家之间(不管是否加入了欧元区)的欧元转账视为国内转账。在欧元区内,信用卡和借记卡以及自动提款机的手续费均按国内费率收取,但支票等纸质银行票据除外。可见,欧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消除了欧元区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成本,化解了汇率风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保持了物价稳定。同时,单一货币便于消费者对比各国商品的价格,更容易选择价格低的商品。根据统计,欧元区的居民在欧元流通后的消费支出节省了12%。
单一货币的便利也带动了欧元区的旅游业,因为携带欧元或持欧元信用卡,可在欧元区“无障碍”通行,避免了兑换货币的繁琐,节省了货币兑换手续费。
欧洲央行不受各国政府控制,独立制定货币政策,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欧元币值的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严格限制货币增发,各国每年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3%,政府债务总额不得超过年度GDP的60%。在严格的货币政策下,欧元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在2002年11月份为94.33,到2012年11月份为116.48,10年间仅上涨了23.5%,平均每年涨幅为2.1%。
正由于欧元币值的稳定,世界各国开始把欧元当作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储备外汇。根据欧洲央行的统计,2012年第二季度,在世界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1.9%,欧元占25.1%,英镑占3.8%,日元占3.8%,瑞士法郎占0.1%,替他货币占5.3%。
欧元区的通货膨胀远远低于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几个非欧元区主要经济体,但欧元的坚挺也带来不利后果,即欧元不断升值,用其他货币购买欧元区生产的商品价格就会升高,导致欧元区商品出口受挫。这也是欧元区市场不振的一个主要原因。
欧元流通初期,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教授大唱欧元赞歌,认为欧元很快就会取代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甚至到了2007年9月,美联储前主席阿兰·格林斯潘还称:“毫无疑问,欧元将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或成为同美元一样重要的储备货币。”
但从近几年的货币市场和外汇储备行情看,说欧元很快取代美元似乎过于乐观。根据2012年8月13日瑞士联合银行发布的报告预测,美元在未来50年里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该报告提出这一论点的论据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拥有世界最大、最成熟的金融市场;国际贸易大多以美元标价、结算;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在所有外汇兑换中,美元占85%的份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在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份额超过60%。
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那些曾吟唱欧元很快取代美元的人又唱衰欧元,认为欧元体系就要崩溃。其实,如果把欧元区作为一个经济整体来考察,也并非一些人想象得那么糟。根据2011年《经济学人》的分析,从某些方面来讲,欧元区的经济并不比其他经济体差,甚至比美国和英国的要好。2010年欧元区整体财政赤字很低,欧元区政府债务总额仅是GDP的86%,与当时美国的债务情况相当。从另一方面看,欧元区的私人债务总额与GDP的比值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要低得多,这就缓解了政府债务的严重性。
根据德国2012年12月29日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多数德国人对欧元前景表示乐观。关于对欧元前途的认识,德国的这一民调结果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