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德国报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本周五,行销全德的《德国金融时报》将出版最后一期,之后,这家创刊12年的报纸将正式停刊。半个月前,德国另一家全国性日报――著名的《法兰克福评论报》也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向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今年9月,已有93年历史的《纽伦堡晚报》也宣布停刊。平面媒体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似乎预示着德国报业开始步入一个黑暗的严冬。
除了上述几家大报宣布停刊外,还有许多传统媒体纷纷陷入了困境。从本月开始,创办于1986年的德国都市杂志《王子》将从德国报亭消失。今后,人们只能在网上再睹《王子》身影。据报道,这本发行于德国13个城市、主要面向中青年读者群的时尚刊物,近年销售每况愈下。前年秋天,《王子》的月发行量还在18万份,到今年夏季已锐减了3万份,报亭零售量甚至在过去的一年中损失大半。无独有偶,设址波恩的《总汇报》最近也宣布将关闭它在柏林的编辑部。此举虽然每年可为报社省下40万欧元,但同时也让它损失每年700-800条的自稿新闻。
德新闻工作者人人自危
德国平面媒体陷入困境的直接后果便是新闻业的解雇潮。仅《法兰克福评论报》的破产就将威胁到近500个工作岗位。《德国金融时报》的停刊也将殃及300多名员工。今年10月,德国DAPD通讯社申请破产保护,该社100名员工因此丢了饭碗。此外,《奥格斯堡汇报》、《纽伦堡晚报》、《汉堡晚报》、《柏林晨邮报》和《世界报》等媒体也将大量裁员。据德国联邦劳工局估计,德国平面媒体目前正经历着战后最大的一次解雇潮。该局一位发言人称:“以前只是个别编辑部破产。但那远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
在德国,记者的职业广受尊敬。德国的新闻同行们素以勇敢、尖刻、善于穷追猛打而著称,在他们面前,位高权重的政治家也敬畏三分。但是,新闻工作在德国又是一个“危险”的行当。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德国大部分记者编辑都是有期限的“合同工”,在解雇问题上,新闻从业人员往往没有保障。因此,面对目前德国报业的强烈震荡和来势凶猛的解雇潮,许多德国记者忧心忡忡,人人自危。
实际上,平面媒体陷入困境是当今世界报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媒体本身经营不善。营销理念和办报模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加之至今尚未见底的经济危机更是给欧洲传统报业雪上加霜。由于广告大幅减少,加上固定订户逐年递减,许多报刊难以为继。据悉,《德国金融时报》从12年前创刊到现在,还从未赚过一笔钱,亏损高达2.5亿欧元。
二是平面媒体遭遇了来自网络的强大竞争,这一点是更加致命的。对比纸质媒体,网络新闻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低廉,甚至是免费的。尤其是网络媒体可以做到新闻的即时和滚动式播报,在电脑、手机等多种信息接收载体的帮助下,迅速深入人心。前些年,人们在德国的公共场所仍能看到不少人在专心阅读报刊,而今在疾驶的地铁车厢里,四处都是低着脑袋、聚精会神翻看手机的乘客。
报业“自救”面对生死之战
平面媒体将来会消亡吗?那些彻夜通明的编辑部会不会一家家地熄灭灯光?如今,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记者认识的一位慕尼黑的中学教师说,她至今仍不习惯上网,就喜欢看纸质的书刊。也有调查表明,在德国中老年的读者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天主要阅读传统的报刊,因此一种观点的结论是,纸质媒体绝不会消亡。但也有另外一种看法: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网络,有人甚至说,一辈子不看报可以,一天不上网不行!如此下去,前景很难设想。
听德国的新闻同行说,目前德国许多报刊都在自谋出路。比如,一些媒体结成了报业集团,通过共享资源,包括合并发行渠道、共用印刷设备、统合纸张和器材的采购等等,以降低成本。德国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已决定将它旗下的《世界报》、《柏林晨邮报》和《汉堡晚报》整合成一个联合编辑部,在一个总编的统一领导下,联手生产新闻产品。此外,还有一些媒体也在考虑向网络媒体转型。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德国平面媒体面临的困境,说到底是信息时代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它所面对的将是一场生死之战,而且才刚刚开始。